這樣的統一對德國后來有什么影響。對德國來講,德國在統一過程中實施的便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戰(zhàn)爭,由普魯士發(fā)動,作戰(zhàn)對象是丹麥王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法蘭西第二帝國,長期分裂的德意志地區(qū)自此出現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有利于這個地區(qū)的穩(wěn)定,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歐洲一個緊張源,有助于德國民族的統一和國內統一市場的建立,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1、全球能統一貨幣嗎?為什么?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明確:不可能,而且完全不可能。原因很簡單:當今世界,各個經濟體系之間的水平千差萬別,我們不可能用同一種貨幣來覆蓋和規(guī)范水平相差如此之大的各個經濟體;如果硬要這樣做的話,那么最后的結果只有兩個:一、貧窮經濟體由于統一的貨幣而被拉到與發(fā)達經濟體同樣的水準;二、發(fā)達經濟體的水平被強行降低,被迫與略有上升的貧窮經濟體處于同樣的水平,
這樣說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非常實際而慘痛的教訓,那就是歐元。大家知道,歐元作為一種歐洲共同貨幣,在過去20幾年時間里,一度曾經成為人類的理想和共同追求的目標,眾所周知,歐盟的前身是歐洲共同體,而歐洲共同體的前身又是建立于1951年的德法煤鋼聯盟。當年,法國為了消彌來自德國的潛在危險,不惜把自己的煤鋼產業(yè)與德國整合在一起,以”十指緊扣”的方式最終消彌潛在的對手,
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意,而且在世界政治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壯舉。后來,法德煤鋼聯盟擴展成歐洲共同體最早的6個國家;后來經又過不斷的擴展,到1989年冷戰(zhàn)結束之時已經擴展到了絕大部分西歐國家,但歐洲共同體發(fā)展到這一步,在經濟上已經顯示出其相當的脆弱性和”數學上的不準確性”。所謂”數學上的不準確性”,是指在當時的歐洲共同體,內部最發(fā)達的經濟體如德法英,和最落后的經濟體如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其經濟水準完全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很難用同一種財政和貨幣政策來予以覆蓋和規(guī)范,
若硬要這樣做,最后的結果就是在提升落后經濟體的同時,也把發(fā)達經濟體的水準強行降低。冷戰(zhàn)結束后,原有的以西歐主要國家為主體的歐洲共同體,迅速擴展成27個成員國,那些新增的成員國絕大多數都來自于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其經濟水準、社會制度、人民心態(tài)與原有的西歐國家存在著更為明顯的差異。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據1993年簽訂的包括《馬斯赫利特條約》在內的一系列條約,歐洲經濟聯盟又迅速擴大為歐洲貨幣聯盟,歐元開始誕生,
但由于上述背景,歐元在誕生之初就已經蘊藏著深刻的危機,那就是歐元區(qū)內部的各經濟體之間的巨大差異。因此人們在承認并高度肯定歐洲聯盟作為一種政治智慧的創(chuàng)意的同時,也不可低估他在歐元區(qū)內部的所謂”數學的不準確性”上所體現出來的天真和幼稚,這種天真和幼稚,最后導致了2010年的歐債危機。作為發(fā)達地區(qū)的歐洲尚且如此,那么在世界其他地區(qū)想要以一種統一的貨幣來規(guī)范水平千差萬別的各經濟體,顯然是一種完全不切實際的想法,
2、為什么全球貨幣不能統一,如都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
首先,貨幣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如果世界上每個國家都用一種貨幣,不論是美元還是人民幣,都會喪失金融財政的主權。受制于美國或者我國,因此,毫無可能性,其次,人民幣不可能作為世界貨幣或者國際化不可能取得成功,因為我國是世界第一貿易順差大國,所謂貿易順差,就是輸出商品流入外匯——美元。沒有輸出人民幣,怎么可能成為世界貨幣?對比美國,輸出美元輸入商品,才能成為世界主要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這是基本常識!第三,要全世界多數國家使用你的貨幣——人民幣,要貨幣的“信用”夠硬!而貨幣信用的背后,是國際地位,國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對于我國貨幣超發(fā)和貨幣主要以房地產和外匯作為錨的缺陷,世人皆知,怎么可能會有“國際信用”?第四,目前美元霸權無法打破,也就不可能出現人民幣或者其他貨幣取代美國。從目前世界貨幣的國際市場份額來看,美元,歐元,日元,甚至英鎊都排名在人民幣之前,要想取代美元,也輪不到人民幣——要是能取代美元,其他貨幣早就取代了!所以,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自信心過于強烈,并且毫無基本的貨幣知識和國際貿易常識的人才能提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