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簡介關稅 -2/《中國關稅 制度》闡述了中國關稅的歷史脈絡,分析了中國/123。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全面介紹了中國關稅和關稅在世界貿易組織規(guī)則下對經濟制度延伸的杠桿作用,還具體研究了關稅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發(fā)展。
1、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初期,為改變混亂的社會狀況,推出了哪些經濟政策和措施...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實現名義上的國家統一。為了改變清末至北洋軍閥時期稅制混亂、貨幣混亂、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不清的局面,減少財政赤字,增加政府收入,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的穩(wěn)定統治,國民政府在執(zhí)政初期(1927-1937年)實行了一些重要的財稅制度,主要政策有:統一財政;改革鹽稅,關稅,建立統一稅收;改革貨幣制度,廢除兩元,發(fā)行法幣。
2、我國海 關稅的情況?歷史上的及目前的,以及對中國的影響?鴉片戰(zhàn)爭期間,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其中一項是關稅由英國商人支付進出口貨物。中國不得不與英國談判,這嚴重損害了當時中國的自主權。今年1-6月,全國海關征收關稅和進口環(huán)節(jié)稅,凈入庫3612億元,同比增長22%?!皣窠洕挠趾糜挚彀l(fā)展為sea 關稅收入的增加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中央政府做出了今年力爭實現經常項目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重大決策,大力推動擴大進口規(guī)模,從而增加海關稅源。
政策調整方面,去年以來,國家進一步下調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出口調整關稅和消費稅政策的出臺,對上海關稅的收入產生了一系列影響。此外,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進口。同時,海關加快征管-2改革,征管能力進一步增強。近年來,全國海關大力推進征管-2改革,全面加強征管能力建設,征管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
3、論述出口退稅的理論依據和目前我國出口退稅的 改革出口退稅的理論依據(一)出口退稅的法律依據是關稅貿易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隨著中國加入WTO,外貿體制和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勢在必行。一方面要逐步取消WTO規(guī)則禁止的出口稅收支持措施,另一方面要用WTO規(guī)則不禁止的稅收杠桿支持外貿發(fā)展。WTO允許成員國采取出口退稅措施,規(guī)定只要出口退稅金額不超過出口貨物實際含稅量,出口退稅就不能視為出口補貼。
4、《南京條約》中的“協定 關稅”對當時的中國有什么影響?南京條約關稅中的約定是片面約定關稅稅率。只規(guī)定英國商人對華進出口貨物的稅率要與英方協商,沒有規(guī)定中國對英進出口貨物的稅率要與中方協商。由此形成了中國單邊讓步關稅稅率。因此,這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是一項影響深遠的經濟侵略措施。中國開始失去海關自主權,這為外國侵略者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提供了有利條件。
此后,中國無法調整自己的稅率,海關也無法保護自己的工商業(yè)。反而成了外國侵略者用來傾銷洋貨,掠奪中國原材料出口的工具。協定關稅不僅破壞了中國的自主權關稅,還使中國成為世界上關稅最低的國家之一,有利于西方國家傾銷商品,大量商品開始涌入中國,也使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失去了關稅。
5、中國 關稅的現狀是如何?拜托各位了3Q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國民經濟加速融入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關稅作為各國調控對外經貿關系的重要手段,它一直是WTO多邊談判的核心。加入WTO后,我們不僅要遵守WTO in 關稅的規(guī)定,而且要充分利用WTO賦予的權利,如保護國內幼稚產業(yè),以提高國內產業(yè)和產品的競爭力,使國民經濟以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效益運行。
因此,貫穿WTO的各種協定和協議的基本原則必須是非歧視、透明、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這些原則在關稅-2/中主要體現為:1。關稅優(yōu)惠。(1)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實現關稅的讓步。大幅度削減關稅,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性待遇,以互利協議的形式實現關稅,是WTO的基本宗旨之一。(2)按照最惠國待遇的基本要求,levy 關稅沒有歧視。
6、論述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及其 改革外貿政策可以分為自由和保護??v觀各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歷史,基本上都經歷了從保護到自由再到保護的過程。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發(fā)展和演變也始于保護性貿易政策。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國際經濟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中國對外貿易政策在經濟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理論基礎不斷更新,具體貿易措施不斷改進和完善,國家和地區(qū)對外貿易政策逐漸受到重視。
同時,由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經濟封鎖和禁運政策,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成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選擇了在資金短缺的經濟中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工業(yè)化戰(zhàn)略,使對外貿易成為調節(jié)余缺的手段。對外貿易政策的目標是換取進口必要的機器設備所必需的外匯,基本上忽略了對外貿易的效率原則。
7、1994年中國分稅制 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總結起來,其主要內容如下:1。重構稅制結構,取消一些不合理的稅種(如產品稅),代之以更加市場化的稅種(如征收增值稅、調節(jié)消費稅)。2.重新劃分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使中央政府獲得更大的財力。3.為了保護20個省市(尤其是富裕省市)的既得利益,中央設計了一套退稅制度。分稅制是市場經濟國家常見的財政政策。是處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配關系的規(guī)范方法。
從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短期內建立分稅制財政體制的理想模式還缺乏必要的條件。只能循序漸進,逐步到位。分稅制的基本原則改革是在事權劃分的基礎上,按照稅種劃分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在中央財政適當集中財力的基礎上,實行轉移支付制度;中央和地方稅務機關分開設置,預算分級管理。分稅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1993年為財政體制的基準年改革確保各地在1993年獲得財力。
8、中國的稅制到底該怎么改?財政部的問題~。第三章稅收制度論稅收制度:在既定的管理體制下設定的稅種以及與這些稅種的征收管理相關的各級具有法律效力的成文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部門規(guī)章的總和。第一節(jié)稅制的組成。稅制模式的分類(1)單一稅制單一稅制是指在一個稅收主權范圍內,只征收一種稅作為政府收入的唯一來源。(2)復合稅復合稅是指在稅收主權范圍內同時征收兩種以上的稅種,使之同時并存、協調、互補,成為一個有機的稅收體系。
(1)實體稅制和程序稅制(2)直接稅稅制和間接稅稅制(3)商品(服務)稅制、所得稅稅制和財產稅稅制(4)稅制的其他分類1 .從征稅主體來看,tax 制度可分為中央稅制、地方稅制和共享稅制。2.稅制度根據稅種是否具有特定目的,可分為一般稅制和目標稅制。3.稅種制度根據稅權驅動的持續(xù)性,可以分為定期稅制和臨時稅制。4.按照征稅的主體和客體標準,稅收可以分為個人稅收和財產稅收。
9、中國 關稅 制度的內容簡介《中國關稅 制度》闡述了中國關稅的起源和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分析了中國關稅。本文全面介紹了中國關稅的運作及其在世界貿易組織規(guī)則下對經濟制度延伸的杠桿作用。同時還具體研究了關稅發(fā)展對中國入世后中國經濟的影響,探討了中國/。中國關稅 制度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歷史根源。據考證,中國關稅 制度自西周以來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10、中華人民共和國 關稅 制度的沿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國務院制定頒布了《暫行海關法》,對關稅-2/作了特別規(guī)定,并于1951年5月1日起施行。隨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及其實施條例,并于1951年5月16日生效。本稅則及其實施條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RC) 關稅的第一部獨立的特別法,統一了全國關稅 制度。這個制度實行了30多年。為了適應新的歷史時期綜合國民經濟體系的需要,
為了促進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國務院于1985年3月發(fā)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和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新稅則采用了海關合作理事會國際通用的商品歸類目錄,并根據我國對外商品貿易情況增加了部分子目,條例的頒布和新稅法的實施,加強了關稅-2/的法制化和系統化。1987年7月,NPC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并立即實施,同時廢止了《暫行海關法》。